快看:河南许昌:裴莉——传承中药炮制技艺的女工匠
2022-06-15 08:45:54 来源: 许昌日报社
关注河南热线

裴莉,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人,1974年出生于中药制药世家。她的父亲是中药炮制工匠、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许昌中药炮制技艺传承人裴留兴。在父亲的亲身传授下,她每天都沉浸在抓药、称量、炮制等膏方制作的快乐和忙碌里。2022年6月12日,在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盛百莉药材行,记者见到了正在炮制中药的裴莉。

她是怎么爱上中药炮制的

裴莉从小就在中药堆里面生活。父亲和别人谈起什么中药怎样炮制、能治什么病,裴莉只要听到了,就会用心记着。裴莉说,她高中毕业时,对产自禹州本地的近20种道地中药都能熟练地说出它们的形状、药性、怎样炮制等。当时,裴莉父母的愿望是让她报考中医药大学,但裴莉没有遵循父母的意愿。

高中一年级上美术课时,老师拿了一幅画,上面画着一株绿叶婆娑的金银花,好看极了,这萌发了裴莉学习美术的念头。高考时,裴莉填报了美术专业。1993年9月,她进入河南大学工艺美术系学习。她成绩优异,一毕业便被郑州永和制药厂聘为药品包装广告设计师。

那年秋天,厂里开发了一味中成药,要设计一个商标装潢,厂里把任务交给了裴莉。在设计的过程中,裴莉生病了,非常难受,便请假回家。父亲为她熬了一碗药。她端起药碗放在嘴边,闻到的竟不是苦味,而是浓浓的药香,再慢慢地品一口,还挺好喝,便一饮而尽。不到两天,裴莉的病就好了。此时,她开始后悔当初没有学习中医药。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次日,裴莉有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辞去己有工作,在家跟随父亲学习中药炮制技术。从此,在父亲的教导和陪伴下,裴莉开始了与药香为伴的中药炮制生涯。

她的成功来源于自信和刻苦

受家庭影响,裴莉从小就掌握了一部分中药材的简单知识。尽管在这方面耽误了十多年,但她有信心把缺少的知识补了上来。


(资料图片)

裴莉先是把有中药的基础理论知识的书籍通读了一遍,又把父亲给他的中药经典图书,如《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书读了一遍。由于裴莉基础好,加上自己本科文化的功底,很快就对中医药的历史、文化、脉络以及中药在治病方面的作用等有了一定的了解。

学中药炮制对裴莉来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父亲不仅是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炮制技艺传承人,而且在中药炮制领域有自己独特的“绝活儿”。中药炮制是“手艺活儿”,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磨炼的技艺,形成的经验是很难得的:炒以缓其性,泡以刨其毒,浸能滋阴,炼可助阳……裴老先生也用中医传统的带徒方式,将这份技艺传承给裴莉。

她的父亲制药严谨,要求苛刻,告诫她必须严守古训“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要守住本心,踏踏实实做好药,做放心药,做良心药。裴莉说她最怕也最期待父亲的鉴定,每次炮制好的药材父亲都要品尝,对形状、口感、辅料、外观等逐一评论。

她潜心探索默默耕耘结硕果

中药炮制是所有中药生产工序中最苦最累的工作,洗、泡、切、蒸、炒、炙、煅等炮制加工要常年与水、火、刀、剪打交道,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没有良好的身体和对中药的热爱是很难坚持下去的。这一点,裴莉做到了。

在禹州中药炮制行业中,有两种药材是最能考验药工技能的,一个是槟榔,在规定的时间里,看谁切的片数多、用时少;另一个是皂角刺,因其形状如刀针,切制起来难度很大,一不小心尖尖的刺就能刺破手指。而这些考验手工娴熟的切药标准正是一个中药药工必备的基础。为了练好这几种最难掌握的基本功,裴莉起早摸黑,一遍一遍,从手握刀把,到坐姿她都准确的把握,手练痛了就用热水泡一下继续,胳膊麻了就站起来甩几圈儿继续……最终,她练成了切药的行家。她于2022年春天获得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禹州加工炮制技艺)传承人。

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有其特殊性,主要是以中药带徒的方式传承。怎样让现代人更好地利用中药来为其保驾护航,是裴莉和父亲思考的问题。(许昌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 王婵 通讯员 李俊杰)

责任编辑:hN_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