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亮点!跨越两地的帮扶情谊
2022-07-01 09:03:47 来源: 许昌日报社
关注河南热线

本报记者 冯子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个旁生的枝条,应剪掉三分之一,否则会影响果树坐果率……”6月20日,市林业和花木园艺发展中心的辛国奇等4人,应淅川县林业局邀请,来到该县大石桥乡郭家渠村,为群众讲解桃树、梨树等果树的修剪、枝条整形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要领,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

许淅一家亲,两地情谊深。我市林果技术人员到淅川县“传经送宝”,是我市结对帮扶淅川县的缩影。

时间上溯至2018年,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我市正式结对帮扶淅川县,把该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工作机构,确定专人负责,围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帮扶,帮助淅川县实现了高质量脱贫摘帽。

2021年8月,省委、省政府要求我市继续结对帮扶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淅川县。我市组建了新一轮驻淅川县结对帮扶工作队,按照《许昌市结对帮扶淅川县工作方案》《许昌市结对帮扶淅川县工作台账》等,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发展乡村产业、推进乡村建设”等,多措并举,打出组合拳。

据驻淅川县结对帮扶工作队的胡义志介绍,我市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就业信息对接、劳务输出等方式,大力推进劳务协作;举办招聘会5场,提供岗位信息23541条,开展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15班次,培训群众765人,转移就业536人。

同时,我市持续对淅川县进行支医、支教、支农,不断加强教育、卫生、科技等领域人才支持力度,累计支援各类人才412人次,举办各类培训70次,2309人次受培训,人才支援硕果累累。另外,我市发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广大市民广泛参与帮扶工作,营造了浓厚的乡村振兴市县帮扶氛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近年来,我市立足淅川县资源禀赋,围绕基础产业和特色产业,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原则,帮助该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

“这是许昌市帮扶的迷迭香产业项目,已累计种植3000多亩,每亩收入3000元,原来的荒山可生金……”日前,淅川县玄灿焕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凯忠,望着郁郁葱葱的迷迭香说。

李凯忠介绍,迷迭香可以提取抗氧化剂和精油,经济价值可观。目前,禹州市森茂迷迭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在当地建立了加工车间,对收割后的迷迭香进行初步加工,拉长了迷迭香产业链条,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

除了迷迭香特色产业之外,我市和淅川县的部分企业通过延链补链、优势互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实现了互利共赢。通过上下游配套、产学研合作等方式,推进许昌精工机械与淅川金博橡塑等企业合作,实现互惠互利,携手发展。2022年,淅川县成功引进了集发电、供热、环保、秸秆综合利用、节能减排于一体的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该项目是许昌市结对帮扶淅川县又一硕果,投资3.2亿元,占地140亩,已于5月开工建设,建成后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为淅川县乃至南阳市乡村振兴提供能源和动力支持。

乡村美不美,老乡说了算。近两年,我市援助淅川县资金2400万元,用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九重镇渠道周边水环境提升工程和盛湾镇土地岭村生态修复项目,持续提升村容村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援建一批设施齐全的村卫生室,使淅川县村卫生室公有化覆盖率达到80%,明显改善当地群众就医条件,持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消费帮扶方面,我市通过媒体、网络,开展淅川县优质特色农副产品进许昌活动,积极动员党政机关、学校、医院等各类帮扶主体,积极参与消费帮扶,建立长期稳定的供销关系,累计动员社会各界采购约3856万元淅川县农特产品。

“下一步,我们将紧盯迷迭香产业、生物质热电、制造业延链补链等,特别是大力推进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争取早日完工投产,促进两地深度合作、共同发展。”胡义志充满信心地说。

责任编辑:hN_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