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热线 > 地市 > 许昌 > 正文
当前快讯:【黄河安澜】世纪工程守黄河安宁 洛阳重塑发展新优势
2022-09-21 05:47:02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关注河南热线

“黄河宁,天下平”。黄河在洛阳蜿蜒96公里,既孕育滋养河洛大地,又易带来水患。“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洛阳正重塑发展新优势,加速迈向“黄河时代”。

远眺小浪底水利枢纽(中国经济网记者 武晓娟/摄)

荒山披绿 世纪工程守黄河安宁


(资料图)

金秋时节,来到小浪底水利枢纽,眼前碧波浩渺,让人怀疑这真的是那条泥沙俱下、水色浑浊的黄河吗?

“自2002年开始,小浪底水利工程通过调控水库泄水,及时冲刷黄河河道和水库中的淤积泥沙,减少了库区和河床的淤堵。”小浪底水利枢纽管理中心水量调度处处长李鹏向记者解释道。

小浪底水利枢纽于1991年开始动工建设,2009年全部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它控制着黄河92%的流域面积、91%的径流量和近100%的泥沙,功能以防洪、防凌、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发电。小浪底水利枢纽不仅是中华民族治黄史上的丰碑,也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最具标志性的杰作之一。

小浪底水利枢纽建成后,有效缓解了黄河下游面临的洪水威胁,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做出了重大贡献。“2021年黄河中下游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大秋季洪水。当时,我们精准调控水量,严格按照需求进行拦截与释放,有效保证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经受住了考验。”李鹏说。

小浪底水利枢纽上游20公里处,是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洛阳华洋生态科技园,科技园总经理冯华来此植树造林已近20年。他介绍,“以前这里就是荒山坡,刚开始种树很难成活,小浪底水利枢纽建成后,周围的气候有了很大变化。这几年环境越变越好,游客多了,百姓的收入也增加了。”据了解,2003以来,洛阳华洋生态科技园在当地用工30多万人次,用工和工资支出超3000万元。

中信重工重数车间一角(中国经济网记者 武晓娟/摄)

创新创造 铸就“大国重器”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为国产大飞机C919穿上世界上最好的铝合金“外衣”,钢铁“穿山甲”硬岩掘进机削岩如泥,超大型海洋工程装备3000千焦液压打桩锤进行沉桩试验……近年来,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信重工”)依托产业基础,聚焦风口加快转换发展新动能,上天、入地、下海尽显神通。

中信重工始建于1955年,经过6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从建厂初期单一生产矿山设备的制造厂,发展成为涵盖矿山建材及重大装备、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能源装备、特种装备四大领域的先进装备制造企业。

企业的发展,一线员工有着最切身的体会。中信重工重型铸锻厂炼钢工杨金安工作39年了,他坦言,以前炼钢,大部分都是平炉,近十年来,设备不断升级,炼出的钢纯净度更高了,解决了一些材料上的“卡脖子”问题。

铸就“大国重器”靠创新。近年来,中信重工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充分发挥技术研发、工艺设计、高端制造等综合优势,已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大型矿业装备供应商和服务商。中信重工矿山机械厂副厂长赵继红工作20多年了,参与过许多“大国重器”的生产制造,她举例,“像直径11米、长5.4米的超大型矿用半自磨机,是我们自主研发的,这么大的齿轮只有我们能做,老外来了也要竖大拇指!”

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内的沙盘模型(中国经济网记者 武晓娟/摄)

服务贴心 新业态生机勃勃

良好的生态,能让市场主体迸发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勃勃生机。近年来,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持续优化空间、政策、金融等发展环境,面向青年创业者和中小微企业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孵化链条。

“现在园区每年平均新增企业50家左右。对于入驻的企业,我们希望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我们会通过开展政策宣讲、举办政企类活动沙龙等,把话筒交给企业,让企业更多发声,从而对接好他们的需求。”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总经理助理田源说。

洛阳爱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齐存森对此深有感触。2017年,企业初创时,他对很多政策都不了解,而大学科技园保姆式的服务,让他省去了很多对接税务、投融资等方面的精力,可以专心搞研发。

据了解,目前,园区已入驻各类创新主体600多家、省市创新平台110余项,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85家、省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6家,已成为洛阳市科技创新建设的主阵地。

无论生态保护,还是高质量发展,都非一日之功。筑牢生态屏障,巩固传统产业“基本盘”,抢抓产业发展“新风口”,未来,洛阳的高质量发展步伐将愈加铿锵。(中国经济网记者 武晓娟)

责任编辑:hN_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