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热线 > 地市 > 许昌 > 正文
环球速看:网络中国节·元宵 ▏年味十足,非遗文化迎新春
2023-02-05 08:07:14 来源: 许昌晨报
关注河南热线

□ 记者 张铮 孙江锋 实习生 陈梦豪

核心提示

庙会既是民间艺术的滋生地,又是它的孵化器。


(资料图片)

人们在庙会上可以欣赏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演出,如踩高跷、扭秧歌、舞狮子……今年春节期间,我市组织发动上百家非遗项目,从1月6日至2月10日,举办许昌百家非遗“闹”新春·热热闹闹过大年活动。游客在全市城乡广场、游园、景区、文化场馆等,均能看到非遗展演展销活动。

咱许昌的庙会都有哪些活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个勺子、一把刮子、一只面铲、一根竹签、一块大理石,还有半锅糖稀,这些就是糖画艺人的所有“行头”。

1月30日,在曹魏古城,只见糖画艺人用火炉把糖化开,在大理石板上刷一层油,舀一勺热乎乎的糖稀,勺向前斜伸,微倾,手臂与手腕来回移动,糖稀仿佛一条细长的金线,提、顿、放、收,一缓一慢,一高一低,眨眼的工夫,一只可爱的小白兔便栩栩如生地呈现在大家面前。紧接着,趁热粘上一根竹签,轻轻一撬就是一幅甜蜜的画作,寓意着辞旧迎新。

在曹丞相府景区,只见有的游客踮着脚尖,有的游客“见缝插针”,甚至一些孩子直接骑在爸爸的脖子上……千姿百态的他们只为同一个目的——那就是能够近距离观看舞狮表演。

景区门口,游客曹女士带着自己3岁的女儿,驻足观看院内舞狮、舞龙等中国民间传统习俗。

“我小时候的春节和元宵节,舞龙、舞狮、划旱船这些民间艺术表演随处可见。那时候,年味儿很重,可惜我的女儿从没有感受过。今天,看到这些传统文化重新展现在眼前,我和女儿的内心都很激动,感觉往日的年味儿又回来了。”曹女士对记者说。

说话间,表演者已经穿好服装,准备开演。只见他身穿白衣、红马甲,头戴红头巾,手拿花绣球登上高台。随后,一只可爱的狮子走上台,在条凳上上蹿下跳,一会儿前脚抬起,一会儿后脚腾空,一会儿活蹦乱跳,一会儿困乏休息……做出各种惊险刺激的动作。

台下的观众拼命地叫好称赞,这热闹的场面真是年味儿十足。

走进灞陵桥景区,一条条灯笼长廊早已拉满了节日的氛围感。沿着长廊步道走进庙会现场,只见人头攒动,舞龙、舞狮和锣鼓表演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看。

在舞龙现场,鼓声粗犷豪放、节奏有力,两条游龙你来我往、摇头摆尾,时而高高跃起,时而翻滚扑地,把新年的氛围推向高潮。

各类特色小吃摊前也围满了人群,游客一边看民俗表演,一边品特色美食,感受着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红火中涌动着新春的期许,人们喜笑颜开,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大家用不同的方式演绎新生活、诠释家乡美,表达对新春的美好祝愿。

庙会上都有哪些非遗

艾庄铜器舞

艾庄铜器舞是流传于建安区艾庄回族乡,铜器演奏与舞蹈表演紧密结合的传统舞蹈项目,其源头或为祈雨仪式,后在世代传承中逐渐演变成一种大型舞蹈。随着时代的发展,铜器舞逐渐演变成当地庙会和节庆期间的娱乐活动,影响逐步扩展到艾庄乡及周边乡镇。

长葛莲花灯舞

长葛莲花灯舞又名荷花灯舞,它既非宫廷舞,又非祭祀舞,是长葛民间的一种庆佳节、贺丰岁的儿童集体舞蹈,起源于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

长葛莲花灯舞舞姿活泼,衣着考究,节奏明快,道具简单,构图华而不乱,舞步简而不俗,形式独特,别具一格,经久不衰,影响深远。

陈氏皮影

陈氏皮影的雕镂制作,是以上等驴皮为原料,通过浸泡刮毛去脂,经磨、刻、染、熨、缀等20余道工序精工细作而成。影人的造型小巧玲珑,体型夸张大胆,形态精妙。陈氏皮影的影人“头楂”(人物脸谱)有600余种,“桩子”(颈下肢体)有108种样式。

皮影戏箱中,各式人物、刀枪剑戟,战马坐骑,神妖鬼怪,烟火烈焰应有尽有,包罗古今中外的万幻之象,可谓“一箱驴皮著五彩,万代人事藏九夹”。

责任编辑:hN_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