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热线 > 地市 > 许昌 > 正文
每日速看!踏青祭祀清明时 春风几缕思故人
2023-04-06 08:19:35 来源: 许昌日报
关注河南热线


(相关资料图)

□本报记者 王增阳

春和景明,草长莺飞。刚刚过去的清明节,在中国已有2500多年历史。清明前后,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正是春耕春种的好时节。作为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日子,还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的好时节。

“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提到清明,很多人会马上联想到“扫墓”,其实在最初,清明节的习俗与墓祭并无太大关联。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有观点认为清明源于“清明风”。《岁时百问》中关于清明的注解是:“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也有观点认为,清明,表示天清地明的意思。史载,商朝末年,纣王乱国,周武王起兵伐纣,牧野一战,大败商师,平治天下。为此,周朝在制定历律,确定二十四节气时,将“三月节”命名为“清明”,标志天地清朗明净,既明气候,又扬政绩。

清明节习俗的由来,与寒食节密切相关。相传为纪念介子推而诞生的寒食节,一般在清明节的前一天,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由于清明节距寒食节很近,人们便常常将扫墓延至清明节。此后直到今天,两者常被混为一体一同提及,“清明祭祀”也逐渐取代了“寒食墓祭”,成为习俗。清明节后来还吸收了另外一个较早出现的节日——上巳节的风俗,大约从唐代开始,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也伴之以踏青游乐的活动。在宋元时期,清明节发展成为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风俗与上巳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并延续至今。

作为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日子,在传统清明文化中,清明节不仅表达着对祖先的感恩,还显现了对血脉亲情的认同。清明时节,人们追思亲友、扫墓祭祖,缅怀先烈、重温历史。

“清明节之所以要扫墓祭祖,更多的是寻找一种‘根’的感觉。如果可能,我会带上孩子一起去,给他们讲一些先辈的事情,而不仅仅是让孩子只看到一张张照片。”市民李先生告诉记者。每年清明,我市众多机关、中小学校都会组织人员前往许昌烈士陵园,祭祀英魂、缅怀先烈,献上一束花、表达一份哀思,以多种方式唤起后人对先贤以及先烈们的追思和敬慕。随着时代的发展,清明节的内涵得到延伸,成为传播民族文化的良好载体。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烧纸、焚香等祭奠方式逐渐发生变化,在许昌,很多人逐渐选择为已逝亲人献束鲜花、鞠躬敬礼、植树纪念、放生祭祀、追忆往事等更加多样的方式寄托哀思。绿色、低碳的新型祭扫方式受到越来越多市民群众的接受和认可。

“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白居易的一句诗道出了春天的美好。清明节的文化内涵有很多,扫墓祭祖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但踏青出游同样是人们过清明节的一项重要活动。

在古时,清明节的习俗就丰富有趣。由于所处的时令气温、光照、降雨等各方面条件俱佳,除了扫墓外,清明节也延伸出丰富而有趣的习俗,除了讲究禁火、扫墓外,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在许昌,踏青出游是一项重要的清明习俗。清明节气,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在市区各大游园,鲜花盛放,环境优美;在鄢陵,到处是花草树木的海洋。踏青、插柳、植绿……许昌市民告别蛰伏的生活,迎着盎然的春意,去呼吸青青绿草的气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感受自然的魅力,体会自然的恩赐。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中国人将祭祖、扫墓与踏青、播种相结合,在怀念逝去的生命时,把迎接自然界的新生命看成新的起点。在清明这个万物复苏、天清地明的时节,人们能在祭祖感恩、缅怀先贤时,感受到一种伟大的生机和希望。

责任编辑:hN_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