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元素,带您穿越千年三国风云 焦点播报
2023-04-23 20:01:41 来源: 许昌日报社
关注河南热线

魏武游园 资料图片

核心提示

三国时代,英雄辈出,群雄斗智;三国遗迹,历代珍视;三国故事,历代流传……


【资料图】

“抓一把就是三国故事,踢一脚就是汉砖魏瓦。”

灿烂的三国文化是许昌的历史底色,那个时代的铁马兵戈穿过横亘千年的尘埃与时光,在这个城市的每一处风景中隐隐呈现。

毓秀路、议台路、望田路、灞陵路,一个个彰显三国文化的地名;灞陵河畔众多人文雕塑,都诠释着许昌的文化底蕴……

如今,行走在许昌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历史的“痕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找寻许昌的三国文化元素。

【道路】地名中的 “三国”元素

许昌的不少老街,具有厚重的历史感。许多街道名称有个重要特色,就是与三国历史有关。

当日上午,记者来到运粮河街。这是一条挨着运粮河畔的小街道,街道虽小,但名字却有着悠久的历史。

运粮河街是我市开展地名工作以来,最早命名的一批街道。这个名字“诞生”在1982年1月14日。

说起街名的来历,还要从1800多年前说起。公元196年,曹操迎帝都许,许昌成为东汉临时都城。为发展农业生产,促进交通运输,曹操下令开挖了许多人工沟渠,彼时主要有“运粮河、枣祗河、艾城河、襄城运粮河、玛瑙河以及灌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许昌水系”。

百姓辛勤开河渠,舟行河上运粮忙。“运粮河街”四个字,定格了珍贵的历史画面。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市新增了不少道路。新增道路的命名,也含有三国文化的印记。

查阅从1982年开始命名的许昌道路名字,发现随着时光的推移,许昌路名越来越重视文化底蕴。比如,1982年,我市对运粮河畔的运粮河街进行了命名;1988年,运粮河西巷、运粮河东巷也有了自己的名字;1991年,议台路、望田路这些如今耳熟能详的道路,有了正式的路名……

特别是2000年以来,我市地名命名主要依照“弘扬三国文化、保留历史记忆、体现时代特色”的原则。比如,2003年,由许昌市人民政府命名、更名的15条道路中,与三国有关的就有建安大道、屯田路、灞陵路、八龙路、魏文路、华佗路等。

随着许昌城市框架的不断拉大,青梅路、魏武大道、建安大道、府前街、府后街的命名都储藏着许昌千年历史信息。

【游园】三国主题公园遍布城区

当日,记者沿市区劳动路一直向北走,看到了一处大型游园。在游园的东侧有一座气势恢宏的广场,广场上矗立着一座一手执笔、一手拿竹简的巨型人物雕像,栩栩如生。

这里便是灞陵河“再见三国”主题公园,这座巨型雕像便是陈寿像。园区内通过景观雕塑、景墙、竹简等元素来体现三国文化,设计有陈寿广场、魏史话廊、蜀史园、吴史书林四个部分。蜀史园里屹立着由曹操、刘备和孙权三人雕像组成《滚滚长江东逝水》群组雕塑。曹操稳坐雕塑中央,刘备、孙权分立一隅。

灞陵河“汉魏风骨”主题公园,通过景观雕塑、景石等体现以三曹父子、“建安七子”为代表的汉魏诗歌文化。滨水区域采用流畅的弧形构图,并设置亭廊榭舫,营造亲水的亭廊空间;同时,游园内还设置了码头,彰显了寄情诗歌、谈笑古今的情怀。

与灞陵河沿线三国主题景观一样,市区许扶运河游园同样是一处凸显历史文化的知名游园。该游园通过设置洛水寄思、沧海亭等近30个文化旅游景点,将“建安七子”、曹操父子的文学成就和历史典故以雕塑、文字等形式展现出来,颇具意蕴。

【雕塑】三国文化的“另类代言人”

三国文化是许昌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也是许昌的城市之魂。与三国文化有关的雕塑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城市街头、广场、游园等地,让遥远的三国人物变得“触手可及”。

“这是孔融让梨雕塑,这个小孩儿就是孔融!”4月18日,在市区曹魏古城南大街,一个小男孩儿在孔融让梨雕塑前游玩,“一本正经”地给家长讲起故事来。

护城河环通工程实施过程中,相关部门共在河道内安装了100多块浮雕,分别安装在建设铁路桥连通点、小西湖与西护城河连通点、春水桥和北关桥。其中,安装在建设铁路桥连通点的34块浮雕最有代表性,描述了曹操迎汉献帝来许的故事。西关桥下河道两侧有“曹刘论势”“关公挑袍”“曹操赐马”等浮雕,将三国时期的纷争描绘得栩栩如生。

三国时期,曹操为实现可定天下的抱负,广纳贤士,知人善任,麾下文臣云集。灞陵河畔,就有一组《文臣云集》雕塑。河道内,游船一艘接一艘地驶过,不少游客拿着相机对着河道内的浮雕拍照。

事实上,与三国有关的人物雕塑如今已经成为许昌城市雕塑的亮点:文峰游园内的建安七子、魏武游园内的曹操像、许扶运河游园内的华佗像、灞陵河畔的五子良将等,都在无声地讲述着三国故事。

当我们行走在许昌的街道,触摸着这些雕塑,仿佛打开了一扇时空之窗,让三国风云穿越千年时光,扑面而来。

责任编辑:hN_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