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热线 > 地市 > 许昌 > 正文
世界今热点:探索建立多元救助模式 构建全方位社会救助体系
2023-02-28 10:19:26 来源: 许昌日报
关注河南热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本报讯(记者 张辉 通讯员 程海灵)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去年以来,围绕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我市按照‘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总体要求,在坚持政府兜底保障的基础上,充分调动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和社会各界力量,积极探索创新多元化救助模式,激发困难群众内生动力,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努力推动形成政府兜底、社会参与、个体增能的全方位大社会救助格局。”2月27日,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多部门携手搭台,激发困难群众内生动力。我市发挥社会救助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职能作用,坚持以困难群众需求为导向,探索“岗位+技能”的救助模式,激发内生动力。市民政局、市人社局等部门积极引导低收入群体参加烹饪、电工等专业技能培训,提升个人技能。同时,在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发公益性岗位,由各县(市、区)政府牵头,民政部门配合,指导县、乡域内企业优先录用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符合用工条件的低保边缘家庭成员和低保家庭对象。我市还鼓励具备就业能力的低保家庭成员积极就业,对就业后家庭人均收入超过当地低保标准的低保家庭,可给予原则上不超过6个月的渐退期,确保其稳定过渡。2022年,全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公益性岗位安置困难群众13415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353人,34317名困难群众动态实现县、乡域内企业就业。

多项政策共同发力,打造救助发展有效模式。在市委、市政府的主导下,市民政局联合市金融局探索“政府+金融”救助模式,出台金融帮扶政策,针对低保边缘家庭、低保家庭开展小额信贷,扶持有创业意愿的困难群众家庭再创业,2022年,小额信贷贷款金额19875万元,贷款户数5339户。同时,探索“农业产业+低收入家庭”救助模式,指导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为主体的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村低收入家庭建立“双绑”机制,达到市场引导主体发展、主体带动困难群众增收的目的,目前已有1万余户低收入家庭加入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我市还引导爱心企业积极参与关爱困难群众服务,探索“1+N”服务救助模式,即1名护理员定期为多名特困分散供养对象提供探视援助等服务。截至目前,服务救助对象覆盖4个街道、12个乡镇,有效提升了特困分散供养对象的生活质量。

多元参与减负降负,探索救急解难有效途径。按照“救急难、救急需、供必需”思路,探索“政府+慈善+社会力量”救助模式,全方位为困难群众救急解难。市、县民政部门与同级慈善会联动,分级建立“困难群众救急难慈善专项基金”,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后基本生活暂时仍有严重困难的家庭或个人进行救助。指导爱心企业在街道设置“慈善超市”,通过为低保对象发放购物券、为生活必需品设置“慈善价”、划定“爱心捐赠”区等为困难群众纾困解难。截至2022年年底,发送购物券1.6万人次,折合资金近45万元。此外,为守护低收入家庭中妇女儿童健康,市民政局、市卫健委、市财政局、市妇联结合各自职责,加强协调沟通,定期优先为对城市低保对象中的适龄妇女免费进行“两癌筛查”,有效保障她们的身体健康。

责任编辑:hN_2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