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文化新探索13】夏代的动物饲养
2023-08-09 10:19:13 来源: 许昌日报社
关注河南热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 赵春青

所谓“六畜”通常指猪、狗,鸡、牛、马、羊6种家养动物。六畜当中,猪是人类最重要的肉食来源之一,最早的家猪出现于公元前6000年的内蒙古赤峰兴隆洼遗址。最早的狗出现在公元前7000年的河南舞阳贾湖遗址。牛不仅是重要的肉食资源,还是古代农业生产的重要劳动力。马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运输能力,还是军队的重要战斗力量。羊给人类提供肉食及奶制品,羊毛还可以为人类提供衣物原料。鸡为人类提供肉和蛋,同时还可以为人们报时,是中国十二生肖中的一种,鸡的驯化历史至少有4000年了。

动物考古学家袁靖先生认为,中国新石器时代家畜的出现以狗和猪为最早。其中,猪在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随葬和埋葬活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在随葬和埋葬活动中使用猪的形式既有同一性,又有差异性。除猪之外,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已使用了狗。中国最早的家养绵羊和普通牛,出现在距今约5000年的甘肃、青海一带,而后向东部传播,距今4500年左右进入中原地区。

具体到夏代,动物饲养业以龙山文化晚期、新砦文化和二里头文化三个时期来加以分别说明。龙山文化晚期,以登封王城岗遗址为代表,当时人的肉食资源明显以哺乳动物为主。其中,家猪的数量最多,绵羊的数量有一个明显增加的过程,狗和黄牛大体平衡。梅花鹿的食物完全来自自然植被,极可能没被饲养。

新砦文化时期可以新砦遗址为代表,自新砦一期到新砦三期,该遗址的哺乳动物以家养动物为主,从它们的数量看,家猪的数量始终最多,绵羊的数量有一个明显增多的过程,黄牛的数量大致保持平衡,而狗的数量出现减少的趋势。

二里头遗址一到四期的哺乳动物都以家畜为主。通过对二里头遗址一到四期动物遗存的研究,考古学家不仅了解到了黄牛和绵羊在家养动物中所占比例呈由少到多的趋势,还发现了剪羊毛的次级开发行为。剪羊毛是如何被发现的?用于食肉的羊,其年龄集中在1—2岁;被剪羊毛的羊,遗存的年龄5—6岁的居多。此外,对二里头遗址一至三期的羊骨遗存进行年龄鉴定,发现以1—2岁居多,而在四期羊骨遗存中则发现不少5—6岁的羊。由此,考古学家判断当时存在剪羊毛的行为。其实,早在新砦文化时期,至少在新砦遗址已经存在剪羊毛的事实了。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骨猴

编辑:龚政明 校对:王 洪

责编:杨伟峰 终审:黄双燕

责任编辑:hN_0928